那我呢?
汝闻人言否?
我爹可是大都督府的大都督啊!
我的死活你是只字不提啊!
二人插科打诨的时候,校阅也即将开始。
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。
八百里分麾下炙,五十弦翻塞外声,沙场秋点兵。
广袤的校场上,三万余大明虎贲整齐列阵。
老朱同志在众将簇拥之下登上点将台。
校场四周旌旗飘展,三万将士执戟行礼,齐喝万胜,呼声震天!
朱元璋也被这山崩地裂的呼声所感染,兴奋的脸孔涨得通红!
他那双眸子中,燃烧着浓烈的斗志!
他的双拳握紧,骨节咔擦作响,整张脸都涨得通红!
一种难言的兴奋感充斥在朱元璋心脏,让他仿佛重新找回了当年征伐沙场的感觉!
这就是朕的大明虎贲!
这就是朕的百战王师!
“有此虎贲雄师,何愁宇内不靖,何惧强敌犯边?”
朱元璋大笑着开口,一众将领也是满脸骄傲。
随即皇帝陛下看向了大将军徐达,无需多言。
徐达点了点头,从传令兵手上接过几面令旗。
《孙子兵法·军争》有云:“言不相闻,故为金鼓;视不相见,故为旌旗。”
因为传讯方式的简陋,所以旗帜、鼓点、金声、号角、灯火,这些是古代战场上主要的通信联络信号和指挥手段。
古代军队运用旗鼓这种通讯和指挥方式,可以迅速而有效地将各种指挥号令、联络信号传达给全军。
但由于令旗内容复杂、头绪繁多,必须花较多的时间来进行教学、训练,方能使全军每一士兵熟悉这一套指挥号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