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们受苦了,那里太远,路上不好走,别去。”舒沉出言制止,几个女人带着一个孩童,路上何其凶险?
“不怕,我们隔壁有一位大哥是行船的,届时我们坐船沿运河南下,一定能行。”舒姝道。
舒沉眉头皱得更深,就是他不好,害得女儿跟着受罪,在这里的每一天他都担心她会被人欺负。
“听爹的话,别去凛州,离开京城找一处安静地方住下。”
“知道了。”舒姝点头,不想让舒沉再担心,也就没再说什么。
“大人,念巧给你做了汤圆。”念巧把食盒放在地上,伸手端了出来,“还温着的,你试试。”
舒沉难得笑了,看着那憨憨的丫头,伸手去接碗:“终于可以吃到念巧做的东西了。”
“汤圆是会煮的。怎么进不去?”念巧急了,那栏杆间实在太窄,一个碗根本送不进去。
“从下面。”舒沉道。
念巧弯下腰,才看见牢门最下端有个小口,应该是专门送饭用的,随即把汤圆送了进去。
“好了,你们回去吧。”舒沉道,“我走的时候,你们不用送了,在家里好好地。”
“定下何日了?”舒姝问,哪能不去送?这一走就是远隔千万里,再相见已不知道是何时。
“还未。”
从天牢中出来,还是那辆马车,一直把舒姝和念巧送回了宁安巷。
“姑娘,这位明姑娘到底是谁家的?为何总过来帮咱们?”念巧问,看着远去的马车满脸疑惑,“看着是富贵人家。”
“以前我帮过她,”舒姝随便编了个谎,心里却记得自己似乎对明岚没帮过什么,只是给她包过伤口,“你知道是富贵人家,就别打听了,给人惹麻烦?”
念巧嗯了声:“刚才那花灯架子搭得真高,晚上点了肯定更好看。”
“想去看?”舒姝一眼看出了念巧的心思,“去吧,说不定还能瞧见花魁呢。”
“不去,许嬷嬷会骂我。”念巧摇头。
舒姝没再说话,她知道到了傍晚,有人会过来叫这丫头的。那日嫂嫂说过,于婶子曾经问起念巧的事儿。
一日简单过去,天还未黑,街上已经开始热闹。
念巧手里提着灯笼,将家里的各处角落照了个遍,最后别在门边上。
大门叩响了,来的是于德铭,他收拾的简单利索,一张脸温和的笑。
“一起去看灯吧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