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二陛下心情看起来不错,脸上带着笑,看着马周与孙伏伽问道:“二位来得正好,刚刚莒国公将奏疏📜递进宫里来,说是年老体衰、精力不济,难以主持民部庞大的工作量,恳请致仕告老,颐养天年。二位说说看,朕是否应🛥🞠🕢当准奏?”

      孙伏伽与马周互视一眼,后者道:“莒国公确实年迈,尤其是当年出使突厥,导致身被数创,伤及根元,这两年时常染病🟞,缠绵病榻,对于民部事务已是有心无力,依臣之见,当准许致仕,并且加以恩荣赏赐,向天下人昭示陛下厚待功臣之心意。”

      孙伏伽附和道:“马府尹之言,甚为在♙🈲🂍理,臣附议♈🆝。”

      心里不得不感慨,这马周果然是国之干臣,处事果断且勇于担责,当着皇帝以及诸位大臣的面可以毫无顾忌的道出自己的意见,根本不在乎背后是否牵动某些人的利🉁🄓☲益。

      若是换了张亮与刘洎那二人,怕是只会说⚦📦🝆一句“陛下英明☡🀸神武,乾🍑纲独断”……

      就觉得很是舒坦,跟马周这种人🏻🟐🜖同👓僚为官,那才是能干出些事情立下功绩的。

      李二陛下显然心中早有决断,见到两人赞同,便颔首道:“英国公的意见亦是如此,既然这样,那🉕🇋🖽朕便准奏吧。”

      言罢,又叹息一声,唏嘘道:“莒国公忠肝义胆,为国操劳,对朕更是赤胆忠心、置生死于度外。想当年就是这位握不得刀、杀不得人的一介书生,却敢于出使突厥🉁🄓☲,扬我大唐之威于域外,更能够从突厥人的王庭杀出一条血路,这份卓然胆识,千古少有!”

      在座诸人顿时面色古怪。

      倒不是🈢对李二陛下的赞誉有🚽什么质疑,而是既然说起莒国公唐俭当年出使突厥,就不得不提一提那位被称为“军神”的卫国公李靖。

      贞观四年,🂻🔂♞唐军在李靖率👈🆻🔮领下,一路猛攻,把刚刚遭遇天灾的东突厥打得只剩几万人。颉利可汗退守铁山,派人称降,李二陛下派大臣唐🛷俭等前往铁山,安抚颉利可汗。

      当时的局势看起来似乎是大唐♯把东突厥打服了,只需等着与突厥和谈即可,但李靖知道东突厥这只是暂时示弱,以赢得喘息之机,等待他日东山再起。

      这个道🈢理,李靖知道,他认为身经百战的李二陛下也一定明白,但偏偏这个李二陛下还要派遣唐俭出使突厥安抚颉利可汗,所以李靖觉得李二陛下这是要让唐俭做大唐的“郦食其📟🜋”。

      汉朝初年,楚汉相争,郦食其出使齐国,劝阻齐王田广投降汉王刘邦,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得田广心动,放松警惕☂☋♠,韩信趁其不备率大军一举攻克,田广觉得自己被郦食其给骗了,恼怒之下将其烹杀。

      郦食其便成了历史上有名的“死间”。

      李靖认为当前的形势与汉初基本无二,唐俭就是李二陛🌝⛯下派出的郦食其,而🔲🄟⚚他自然不介意做一回💷🖢🔖韩信。

      于是李靖当即告诉麾下将领,只要使者唐俭一到突厥,必会使得突厥上下放下戒备正是发动突袭、剿灭强敌的好机会,并且说“机不可🙮失,像唐俭之流,死掉也不足惜”……

      之后李靖受到唐俭抵达突厥的消息之后,当即挑选精兵一万,从白道袭击突厥王庭,突厥🅞🇭🛮上下果然没有防备,被唐军杀的溃不成军,颉利可👷🍛🈲汗被擒,东突厥宣告灭亡。

      这一战使得李靖立下名垂千古之功勋。

      在李靖看来,区区一个唐俭,如何与覆亡突厥、扫灭大唐北疆强敌相提并🉲论呢?

      然🔗🀰🀝而对于唐俭来说,事情就没那么美妙了,所幸他留了心眼儿,一看形势不妙撒丫子跑路,居然逃出了突厥追兵的重重🜛追杀,幸运的返回🛷大唐。

      从此之后,唐俭每见💔李靖必定破口大骂。

      你🔗🀰🀝想要立下千古之功,却拿老子的命来填,换了谁也得不死不休啊!幸亏唐俭是个文臣,身手远及不上李靖,所以只是骂,却也从未拔刀相向。而李靖虽然理由非常充分,但到底理亏,任凭当面唾骂也只是苦笑以对……

      也就是这些年李靖淡出中枢之外,唐俭也上了年💾纪心性有所变化,这才渐渐的淡漠下去,然而这件事却一直作为趣谈,广为流传。